左权小花戏是藏在太行深处的一朵乡土奇葩。在交通不便的年代,它曾是乐呵了山里人整个寒冬腊月的娱乐活动,亦是老百姓寄托情感、传情达意的载体。2014年11月,左权小花戏成功申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左权小花戏旧时称“社火”,在旧《辽州志》中这样记载:每逢元宵佳节,街巷门首均张灯垒火;晚上,村中男女在“社火”前,集队而行,走遍大街小巷,名曰走百病,有消灾祈福之意。明正德年间(1506-1521 年)的志书在风俗栏目内均书有“社火”一段文字。由此可见,民间“社火”的产生与形成当不晚于明初或更早的宋元之间。舞枪弄棒的演出叫“武社火”,吹拉弹唱的演出叫“文社火”,说学逗唱的演出叫“丑社火”。明末清初,一些村寨“社火”已有 20余个传统节目,如《大娘呀》、《旦哥》、《看觅汉》、《拐带》、《二婶婶》、《送小姨》、《打樱桃》等。角色分为生、旦、丑,着戏装,基本舞步和扇法各二三十种,主要道具是彩扇、彩绸等。
1937 年抗战开始时,“社火”中的“文社火”在县内一些地方已称为“小花戏”。辽县易名左权县后,“小花戏”就称为“左权小花戏”了。2014 年“左权小花戏”被评定为国家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版权所有©桐峪1941培训基地|晋ICP备2023021765号|邮编:032610|电话:0354-8547666|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桐峪镇(G207乌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