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图说中国共产党与山西抗战
2023-11-29
发布人:创始人 新闻来源:本站 新闻浏览次数:249

返回列表

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图说中国共产党与山西抗战

1937118日,太原失守。“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抓住时机,立即部署八路军在山西的敌后分兵,迅速实施战略展开。山西党组织与八路军密切协同,以五台山、管涔山、太行山、吕梁山为依托,创建了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晋西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华北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战略基础。陈毅长诗《过太行山抒怀》:“……山西在怀抱,河北置左肩。山东收眼底,河南示鼻端。长城大漠作后殿,提携捧负依陕甘。更有人和胜天时,地利攻守相攸关。创业不拔赖基地,我过太行梦魂安。”讴歌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决策的英明伟大,抒发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战争充满必胜信念的博大情怀。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敌后游击战争,是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艰苦战争。人民群众的充分发动,机动灵活地坚持打击敌人,是人民军队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能够在敌后的艰苦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奥秘所在。在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发展过程中,八路军和党组织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工救会、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和抗日自卫队组织起来了,新的抗日政权建立起来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焕发出了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踊跃参加抗日武装,“村村像军营,人人都是兵。抗日根据地,一片练武声。”抗日的烽火燃烧在三晋大地。面对凶残的日本侵略军,根据地军民创造了一系列经典战例,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攻,消灭了大量敌人,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

1938年春至1939年春,八路军主力以山西各根据地为战略支点,向外展开,分兵挺进冀鲁豫平原和察绥广大地区,将抗日游击战争推展到整个华北敌后区域,最终促成了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广阔的华北敌后战场。山西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使陕甘宁边区东部有了可靠的屏障,有力地保卫了党中央,并为华北、华中各抗日根据地与延安之间开辟了一条前后方联系的通道。

19404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召开黎城会议,确定了根据地全面建设的方针和政策,山西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建党、建军、建政”三大建设,开始了根据地的全面建设。

“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山西人民,在山西这片古老而厚重的热土上,同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顽强、坚韧不屈的斗争,创造性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承载起全民族抗战的希望,支撑了中国敌后抗战的战略全局,铸就了光耀千秋的太行、吕梁精神,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谱写了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


19379月,八路军第一二〇师开始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38年春,根据地军民打退日军万余人的五路进攻,收复宁武、神池等七座县城。图为收复宁武的部队。


193711月,第一二九师在八路军总部的直接指挥下,进入晋东南太行山区。12月,建立了以太行山区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至1938年,先后开辟了太行、太岳、冀南等区,形成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接着,第一二九师和第一一五师各一部开辟了冀鲁豫根据地。这是朱德(右)与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中)、政治委员邓小平(左)在研究作战计划。


第一二〇师主力东进后,以留下的部队为基础组成了新三五八旅,坚持晋西北的抗日斗争。主力返回晋西北后,于19402月,成立了晋西北行政公署,11月,成立了晋西北军区。之后大青山与晋西北两块根据地逐步发展成为晋绥抗日根据地。这是贺龙(左)、关向应(右)在前线指挥作战。


193712月,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打退日军2万余人的八路围攻,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图为反围攻作战胜利后八路军骑兵部队通过平型关。


19383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山西隰县午城镇与敌激战五昼夜,毙敌一千余人,毁敌汽车七十九辆。图为被击毁的汽车。


19388月,李井泉(左一)率八路军第一二〇师一部向大青山挺进。


19401月,决死二纵队、四纵队和暂编第一师在临县联合召开粉碎十二月事变祝捷大会。


屯留妇女为决死队战士拆洗棉衣。(1937年底至1938年初)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193710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由五台山南下,政治委员聂荣臻率领一部分部队和军政干部3000余人,留驻五台山地区。他们组织工作团,分赴晋东北、察南、冀西各地,建立战地动员委员会、抗日救国会等半政权性质的组织,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收复许多座县城。人民群众踊跃参战,部队迅速扩大,经过一个多月艰苦的作战,至年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发展到30余县。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晋西北地区位于同蒲铁路以西,黄河以东,平绥铁路以南,汾离公路以北,是陕甘宁边区通向华北、华中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重要通道,又是阻敌西进、保卫陕甘宁边区的重要屏障。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对坚持华北敌后抗战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19379月下旬,贺龙、关向应率第一二○师师部及第三五八旅进入神池县八角堡地区。主力部队向同蒲铁路、雁门关出击,一度夺取雁门关,截断日军后方交通,配合了忻口战役。101日,关向应率政治机关大部和教导团700余人到达岢岚,随即组成工作团,分赴朔县、偏关、临县等14个县,开展游击战争和群众工作。续范亭率领的动委会和新军部队1万余人也进入晋西北地区。在中共晋西北临时区委员会及牺盟会、动委会的配合下,八路军广泛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收编散兵游勇,安定社会秩序,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到19381月,第一二〇师由两个旅三个团8200余人,扩大到六个团2.5万余人。晋西北各县都成立了1000人至2000人的自卫军或游击队。

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地区,西起同蒲铁路,东至平汉铁路,北接正太铁路,南临黄河北岸,向东可直下冀鲁豫平原,是华北的战略要地之一。太原失守后,19371113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在山西和顺县石拐镇召开干部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创建以太行、太岳山脉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布置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的任务。会后,师参谋长倪志亮、政治部副主任宋任穷等率领工作团和部分武装,在中共地方组织及牺盟会、决死队的密切配合下,通过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开展改造旧政权、减租减息、合理负担等工作,调动了人民群众的抗战热情,很快在晋东南地区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武装和抗日民主政权。

19382月初,第一二九师在辽县先后召开军政委员会和团以上干部会议,对进一步实行战略展开、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等工作,进行了部署。2月下旬,第一二九师派出部分干部协同中共晋豫边特委,发展抗日游击武装。至此,晋冀豫边区的抗日游击战全面展开。

晋西南抗日根据地

晋西南地区位于黄河以东,同蒲铁路以西,汾离公路以南,吕梁山脉贯穿南北,是陕甘宁边区的东面屏障。1937119日,八路军总部命令第一一五师直属队和第三四三旅由正太路南进,准备适时转向吕梁山脉,创建晋西南抗日根据地。这里原有决死队第二纵队等山西新军。12月,第一一五师进抵赵城、洪洞地区,因阎锡山部的无理阻挠,乃停止向吕梁山开进。19382月中下旬,日军第二十师团由祁县向晋西南发起进攻,先后侵占介休、孝义、隰县等地并向西南进犯。227日,日军第一○九师团侵占军渡、碛口。国民党军队纷纷退向晋南和黄河西岸,吕梁部分地区成为敌后。这就直接威胁到陕甘宁边区的安全。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直属队及第三四三旅立即进至灵石、孝义以西地区,一面保卫黄河防线,屏障陕甘宁边区,钳制日军行动;一面发动群众,在山西新军的配合下,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图文由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提供)

来源:黄河新闻网

版权所有©桐峪1941培训基地|晋ICP备2023021765号|邮编:032610|电话:0354-8547666|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桐峪镇(G207乌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