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23-12-16
发布人:创始人 新闻来源:本站 新闻浏览次数:21

返回列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替代的。你挣到了钱,但空气、饮用水都不合格,哪有什么幸福可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13410日),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26-27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397日),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40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为什么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如果其他各方面条件都具备,谁不愿意到绿水青山的地方来投资、来发展、来工作、来生活、来旅游?从这一意义上说,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201437日),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63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我讲过,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我们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16118日)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135-136

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二〇一六年春节前夕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的讲话(201621-3日),《人民日报》201624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426日),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213-214

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201854日),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225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2018518日),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10

无论是黄河长江“母亲河”,还是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逶迤磅礴的雅鲁藏布江;无论是南水北调的世纪工程,还是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地图;无论是云南大象北上南归,还是藏羚羊繁衍迁徙……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20211231日),《人民日报》202211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20221016日),《求是》杂志2022年第21

版权所有©桐峪1941培训基地|晋ICP备2023021765号|邮编:032610|电话:0354-8547666|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桐峪镇(G207乌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