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铸太行的民族英雄一一一左权将军
2023-10-16
发布人:创始人 新闻来源:本站 新闻浏览次数:182

返回列表

血铸太行的民族英雄一一一左权将军

孟振先图片64.jpg

▲图为左权将军戎装照

在祖国辽阔的版图上,以英雄命名的县份仅有七个,左权县是其中之一。左权县也因为左权将军这位英雄的名字,让人们铭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荣耀地被称为红色左权。

左权(1905-1942),原名纪权,幼名自林,字孳麟,号叔仁。湖南省醴陵县平桥乡黄猫岭村(今属醴陵市新阳乡)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著名的高级指挥员,被周恩来称为“足以为党之模范”,朱德赞为“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1988年,中共中央军委确认的中国人民解放军33位军事家之一,称他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2009年被中央确认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由军长升到了参谋长”

左权出生于一个贫苦农家。他岁半丧父,生活艰辛。7岁时,见富人家的孩子能去上学,羡慕不已,多次恳切地向母亲请求:“我也要读书!”母亲最终横下心,凑齐了学费,把他送到了私塾。1914年,左权考取了私立的成城小学。1915年,听闻袁世凯接受丧权辱国的“21条”,他愤笔疾书“莫忘五·九国耻”等标语,邀同学四处张贴。1922年秋,左权怀揣着亲戚们为其凑集的学费,考入湖南省醴陵县立中学。之后,他积极加入中共建立的进步组织——社会问题研究社,积极阅读进步刊物。在孜孜不倦的阅读中,他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看到了“中国的曙光”,决心为改造中国社会而献身。图片65.jpg

▲图为一九二四年左权同志在广州

19243月,左权考入广州陆军讲武学堂,同年11月随队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在党的教育影响下,他树立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了忠于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在心中默默地做好了为党不惜献上自己生命的思想准备。19252月,他由陈赓、周逸群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周恩来为其主持了入党宣誓仪式。毕业后,他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东征战斗,在教导团任排长、连长,参加平定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初立战功。因左权在学习和战斗中表现突出,192512月,他被选派到苏联留学。在欢送仪式上,身穿长袍的毛泽东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勉励选派到苏联的留学生要学好马列主义,为中国革命打好基础。怀着对党的一片赤诚,左权到达了苏联。他先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读书,后转入伏龙芝军事学院。

19304月,左权奉调归国,奔赴江西革命根据地,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学校教官、红一方面军参谋长、红军第十二军军长、第十五军军长兼政委、第一军团参谋长。193410月,左权参加长征,参与指挥了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斗。1936年,左权担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率部西征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左权任第一军团代理军团长,率部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担任了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后兼任八路军第二总队司令员,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粉碎日伪军“扫荡”,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取得了百团大战、黄崖洞保卫战等战役胜利,威震敌后。

“他为国家他为民族费尽了心血”

左权早年在黄埔军校学习时,周恩来曾两次接见他,称赞他是优秀生。战争中尽管戎马倥偬,军务繁忙,他依然坚持深夜勤读,手不释卷。抗战开始,他针对当时的形势和任务,联系华北战场实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对落实中央由运动战为主转向游击战为主的战略方针作了大量研究,撰写了《战术问题》《埋伏战术》等多篇论著,提出了“速打、速决、速撤”等战术方针,对提高部队战术水平,坚持华北抗战起了很大作用。这一时期,他每半月或一月写一篇华北抗战军事评述,系统地论述了抗战中一些重大问题。其中,在《扫荡与反扫荡的一年》这一著名论著中总结了反扫荡的6条经验。他一生潜心译著,孜孜不倦,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的每一场战役进行经验总结,撰写出《论坚持华北抗战》《埋伏战术》《袭击战术》《战术问题》《论军事思想的原理》等文章,先后在报刊上公开发表40余篇,被部队作为训练的教材。左权为创建并巩固华北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人民抗日武装,为八路军的全面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刘伯承、邓小平曾回忆说,左权是“善于从经验中抽取与总结出原则理论,发现规律,来指导新的实践的八路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

左权精通军事,作战勇猛。19322月,中央红军发起了黄陂战役,他召集师长、团长研究作战方案,亲自勘察地形,确定伏击阵地,细心周密部署,使敌52师、59师毫无察地钻进“口袋”,全部被歼灭。长征途中,他常随先头部队组织指挥,斩关夺隘,特别是在抢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穿越草地、突破腊子口这些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战斗中,做出了突出贡献。193611月,他和聂荣臻指挥了著名的山城堡战斗,以仅13个连的兵力,全歼敌主力281个旅。

19377月,他率领总部和所属部队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协助朱德和彭德怀深入敌后,创建华北抗日根据地。19384月,参与指挥晋东南反“九路围攻”。12月,任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参谋长,主持召开参谋长会议,制定司令部工作条例,健全司令部的机构和工作制度。

19402月,左权兼任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3月指挥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战役,8月至10月,与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并为这一战役命名。

194011月,按照中央在大后方创建军事工厂的精神,他坚持到武乡、黎城、辽县交界的大山里察看地形,选定厂址。期间,他穿梭于太行山的崇山峻岭,攀悬崖登峭壁,手脚总是被划出一道道血痕。在他的直接指挥下,经过一年艰苦奋斗,建起了著名的黄崖洞兵工厂。这是太行山最大的兵工厂,不但生产“太行造”步枪,还生产炮弹和掷弹筒。

194111月,日军板师团5000余敌疯狂扑袭黄崖洞,左权制定了“以守为攻,以静制动”的战斗方针,指挥总部警卫团与敌巧妙周旋、顽强抗击。经过8个昼夜的苦战,歼敌1000余,取得了我军战史上功勋赫赫的黄崖洞保卫战的胜利。中央军委指出,该战斗是1941年以来反“扫荡”的模范战斗。朱德说他是“大事不悸,小事不忽”。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左权在根据地的日子里,心里始终装着人民,与当地人民打成一片,结下了鱼水般的深厚情谊。他爱护人民,待人和蔼,诚恳坦率,关心部属胜过关心自己。总部住在麻田时,一个警卫战士的爱人来了,没有地方住。他就把自己的寝室让给那个战士住,而自己则住进了警卫室。麻田村外就是奔腾咆哮的清漳河,每年夏天水急浪高,给两岸乡亲往来造成了很大困难。对此,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带动全体战士在作战训练间隙帮助麻田群众修桥,自己与战士、乡亲们赤脚下水背石头,硬是架起了一座桥,为乡亲们解决了实际困难,方便了群众生活。他的一言一行,不仅受到当地群众称赞,就连刘伯承、邓小平在左权殉国后的悼文中也说:“能以身作则,常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影响同志。近年修桥,他就经常参加,这只不过是千万事实中的一例。

左权在辽县期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他和辽县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共渡难关。1941年初在麻田附近,左权组织总部机关官兵日夜奋战,开垦沙滩,进行生产自给,减轻当地人民负担。1942年春,驻地麻田一带出现严重旱情,在紧张的对日作战之余,根据八路军总部紧急训令,左权带领总部机关官兵一边帮助群众打井,一边与彭总展开清漳河水利建设,投工4000余个,修筑堤坝1800米,抽出骡马50匹,在麻田、桐峪建造烘炉,为农民修理农具,帮助群众按时春耕下种。

左权在军中担任高级职务,但他谦虚谨慎,严于律己,淡泊名利,从不居功自傲。他把自己摆到与普通人平等的地位,始终保持着俭朴的生活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日军对根据地实行疯狂扫荡清乡的困难岁月里,总部首长每天吃的是小米粥、老咸菜。他甚至追问警卫员的剩饭剩菜的去向,语重心长地教导身边的同志:“可别小看这一点饭菜,它可来之不易。目前,老百姓的生活十分苦,要十分珍惜每一颗粮食。在抗战进入最艰苦的时候,他把自己的津贴和稿费捐出公用,同大家一起节衣缩食,吃树叶与野菜;他把分给他的乳制品送给伤病员,而他那不满周岁的女儿却由于母乳不足常嗷嗷待哺;他把仅有的军毯送给新来的干部,只留下又薄又窄的棉被。

左权自归国参战以来,从未离开过军队,抗战期间,从未离开过前线,直至在炮火和硝烟中献出了生命。图片66.jpg

▲图为左权将军悼念大会

“左权将军牺牲为的是老百姓”

194011月上旬,左权随八路军总部进驻山西辽县(今左权县)麻田附近的下武村和武军寺一带,后移驻麻田。

19424月,日军纠集3万余兵力,从正太、同蒲、平汉等方向多路铁壁合围八路军总部一辽县麻田,妄图一口吞灭华北抗日指挥中枢八路军总部。5月下旬,形势十分紧张。日军采取以步步逼近蚕食、铁壁合围、逐步压缩与远距离撒大网奔袭相结合的战术,开始大扫荡。白天休息,夜晚行军。525日,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机关在麻田以东的山岭地带遭敌包围,面对严峻敌情,左权奋勇承担了指挥突围的重任,指挥被围的八路军掩护部队奋起应战。万余敌兵从四周紧缩包围圈,六架敌机轮番轰炸,而左权临危不惧,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在硝烟弥漫的前线,镇定自若地指挥突围,彭德怀、罗瑞卿、杨立三等首长和近万名军民终于突出了敌重兵合围。而当左权和最后一批人员突围至十字岭的一个山垭口时,呼啸的炮弹从东北方向飞来,他高喊:“同志们,赶快卧倒,大伙应声卧倒......就在近万人转危为安之际,一颗罪恶的炮弹飞来,昂然挺立的左权被弹片击中头部,血洒疆场,壮烈殉国于辽县十字岭,年仅37岁。他是八年抗战史上我党牺牲的最高将领。

噩耗传来,军民同悲。1942618日,八路军总部及麻田一带军民数千人,在辽县麻田隆重召开追悼大会,彭德怀、罗瑞卿等出席。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叶剑英、刘伯承、邓小平、聂荣臻等纷纷发来悼文、悼词与悼诗。周恩来撰文称赞左权沉毅坚忍”“英勇忠贞“足以为党的模范。朱老总看着眼前昔日战友年仅25岁的妻子和两岁女儿的时候,仰天长叹.含泪挥毫写下了悼念战友的名诗:“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为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1951111日,毛泽东从南方视察回京途中,专程到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在将军墓前脱帽志哀。

“咱们辽县老百姓要为他报仇恨”

辽县人民得知左权殉国后,无比悲痛。为永远缅怀为国捐躯的左权将军,义愤填膺的辽县抗日军民,共有万余民众自发签名,要求将辽县易名为左权县。经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批准,1942918日,辽县党政军民学5000余人在县政府驻地西黄漳村外的清漳河畔,举行了极为隆重的辽县易名大会。会场上,誓为左权将军报仇的口号响彻云霄,当场有500名热血青年参军,步入抗日正规军行列。从此,在伟大祖国的版图上新生了一个以将军英名命名的县——左权县

如今,在左权将军纪念馆,保存着这样一张珍贵老照片。照片的右边是抗日名将左权将军,左边是左权将军的妻子刘志兰,左权将军怀里抱着的是他们的女儿左太北。这张照片拍摄于1940820日,从照片中可以看出,这是其乐融融的一家。照片中的左权将军参战在即,照片中的小太北仅仅一百天。这张照片拍摄后不久,小太北跟随母亲去了延安,左权将军留在太行山上继续抗战。

谁也未曾想到,就在这张照片拍摄仅仅不到两年的时间,小太北还未记得父亲模样,左权将军就壮烈殉国了。就在左权将军牺牲的前两天,他还给妻子和女儿留下了最后一封家书,也是他的第11封家书:“我虽如此爱太北,但如时局有变,你可大胆地按情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他这样说,是想把太北寄养给其他同志或老百姓,好让妻子全力以赴地投入抗日工作。左权将军爱自己的妻儿,但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这位父亲早已把个人、家庭和民族的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儿女情长融入到深深的家国情怀之中,早已做好了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一切的准备。

当时,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还年幼懵懂,都不记得她父亲的模样。她是看着父母抱着她的、惟一的全家福照片长大的。自从她会叫爸爸的那一天,她的母亲就指着照片一次次地给她讲:你的爸爸在遥远的华北与敌寇战斗着......在慢慢成长的过程中,她从父亲战友的回忆中、从众多的纪念文章中、从父亲的家书中、从父亲在抗日战场上撰写的40多篇文章中、从父亲战斗过的地方及广大乡亲的热切描述里,慢慢地读懂了父亲。威武高大的父亲形象渐渐地在她的脑海里清晰起来,深深地铭刻在了她的心灵深处:他不仅是一位外刚内柔的好父亲,还是一位运筹帷幄、驰骋疆场的军事家,更是一位受众人敬仰的民族英雄。

几个月后,一首名为《左权将军》的民歌唱响在左权县,至今永流传:“左权将军家住湖南醴陵县,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左权将军牺牲为的是老百姓,咱们辽县老百姓要为他报仇恨!’

英雄不朽,光芒长存。左权将军早已和太行群山融为一体,化成一座捍卫祖国山河的铁臂铜墙。生活在这片用将军热血染红的土地上的左权人,早已将左权将军的光辉业绩与不朽精神根植在心田里,融合在血液中,源源不断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来源:整理自《文史左权》(左权县政协文史资料征集编撰委员会)

版权所有©桐峪1941培训基地|晋ICP备2023021765号|邮编:032610|电话:0354-8547666|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桐峪镇(G207乌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