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醴陵人民永远怀念左权将军
林德建 彭雪飞
1905年3月15日,左权诞生在湖南省醴陵市新阳乡(现左权镇)黄茅岭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醴陵地处湖南东部,1985年撤县设市,居罗霄山脉北段的渌水流域,古称“吴楚咽喉”,今为“湘东门户”。境内交通便利,物产富饶,商贸活跃,兴师重教,人文荟萃,被誉为“民国将军县”,先后走出了李立三、左权、耿飚、宋时轮、蔡申熙、程潜、陈明仁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和295位国共两党将军。一代伟人毛主席曾四次来到醴陵,以醴陵为重点,写出划时代的革命巨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图为左家老屋
左权有着苦难的童年。他家是细农,在他出生的时候,家里共有11口人,种地主家10多亩地,全家人常年在饿冻里过日子。左权两岁的时候,年仅31岁的父亲左兆新便因病去世了,不到一年,祖父也随着去世,母亲张氏独自一人承担了全家的生活重担,家境一天比一天更艰难了。左权把母亲的艰辛看在眼里,6岁时,便自愿扛下了许多农活,常到附近的山坡拾柴、放牛。稍大一些,他还学会了捕鱼,在打猪草或放牛的时候,甚至寒冬腊月,他也下水捕鱼,拿到集市上去卖,赚回的钱也不乱花,全听母亲的安排。
▲图为醴陵市左权将军纪念碑
7岁时,左权实在忍不住对学堂里朗朗读书声的向往,跟母亲提出读书的请求。家里拿不出学费,他便自已通过耍讨米狮子等方法赚取。他八岁入学,因天资聪颖、学习刻苦,十岁就会写诗作文了。他的大哥比他大八岁,平时有点贪懒好睡,居家又没有什么计划。有一年冬天过年时,左权便写了两首对联贴在家中,一首写的是“处世须知艰难,居家莫想快活”,另一首是“须要勤俭谨慎,多栽杉茶棉麻”,大哥看了既惭愧又感动,邻居们看了齐赞他是个懂事的孩子。左权的叔父左铭三也由此更加看重这个不平凡的侄子,而加强了对他培养的信念。左铭三是是醴陵县有名的学者,生平正直,富有爱国思想,常教育左权为学必须先立志天下事。他对左权少年时代影响很大,同时,也是对左权期望最殷切的一个人。1942年,闻左权殉国的消息后,左铭三连夜赶写左权传,并作祭叔仁(左权字)文,因悲伤过度,不久便去世了。
另一个对左权有着巨大影响的人便是母亲张氏。张氏善良勤劳、贤德正直、坚忍不拔。丈夫、公公、婆婆、以及1916年三儿子的去世,一连串打击都没有把她打倒。她每天起早贪黑,含辛茹苦、拼死拼活地支撑着这个家。她极勤俭慈祥但又非常严厉,从不放松对孩子们的教育。她的优秀品质深入左权的骨髓。没有她的支持,左权也无法走进心爱的学校去读书。
读书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在学校,左权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更了解了社会和世界。左权在小学时,非常崇拜一位名叫匡宜民的老师。匡宜民参加了由黄兴、陈天华、宋教仁在长沙组织的华兴会,后来追随孙中山、黄兴参加了辛亥革命。他常常给左权讲述辛亥革命的故事,一颗爱国的心就此播在了左权幼小的内心。因家境贫寒,左权读书时断时续,1921年,左权17岁时考入了醴陵县立中学(渌江书院)继续读书。这里是醴陵的最高学府,校风严谨,教员出众,大多是喝过“洋墨水”的留美或留日生。能考进渌江中学的学生也都是全县的精英。在这里,左权认识了宋时轮、蔡申熙、邓文仪等优秀同学,他还参加了一个进步组织“社会科学研究会”,读到了《新青年》《向导》《湘江评论》以及无政府主义的《民声》等刊物,思想受到很大启发。他跟同学们一起讨论各种社会问题,大家相互激励,要为变革中国社会而献身。
1923年冬,醴陵县立中学流传着一个秘密的消息,广东孙中山大元帅府的军政部部长程潜将军,在广州筹办陆军讲武学校,派人到湖南醴陵招收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的学生。讲武学校以培养连、排职军官指挥能力为目标,主要教学内容是军事课程,左权得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感到自己的脚下有了一条崭新的光辉之路。于是,他立刻去报名。经过笔试和口试,他和宋时轮、蔡申熙等20多名同学被顺利录取。
1923年12月,左权踏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征程,从此,开启了他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先入广州陆军讲武学校,后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归国后,即奔赴中央革命根据地,从此一刻也没有离开军队、离开战场。他对党忠诚,坚信党的事业一定会成功;他不畏劳苦,夜以继日,孜孜不倦地为党工作;他提出了治军、建军的许多建议;他写出了精辟、独到的指导性文章,对初创时期我军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赞他是“笔杆子”“枪杆子”两杆子都硬的将才,朱德称他是“钢铁般坚强,狮虎般勇猛”的优秀将领。
1942年5月,噩耗传来,八路军副参谋长兼前总参谋长左权,在反“扫荡”战斗中,为了保护北方局、保护八路军总部机关突出重围,不幸中弹,壮烈牺牲。这一年,他年仅37岁。从18岁那年离开家乡,他再也没能回来。组织上为了避免他老母亲过于伤心悲痛,在他牺牲后,经周恩来专门批示,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一直以左权的名义给左权的母亲写信,并定期汇款接济。
▲图为左权将军纪念碑背面
1949年7月,解放军南下湖南,朱德总司令给入湘部队下了一条特殊的命令:所有部队绕道前往醴陵,去看望左权将军的母亲。直到此时,母亲张氏仍然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在抗日战争中已经为国捐躯了。望着成千上万的战士,母亲以为儿子的部队回来了,当她打听左权的消息时,得到的回答是:“老人家,左权没有回来,我们都是您的儿子!”直到此刻,她才知道,自己日思夜念的小儿子,已经在7年前为国捐躯。坚强的母亲没有恸哭,而是请人代笔撰文悼念儿子:“吾儿抗日成仁,死得其所,不愧有志男儿。现已得着民主解放成功,牺牲一身,有何足惜,吾儿有知,地下瞑目矣!”
建国初期,家乡人民为了纪念左权,要求改醴陵县为左权县,但因山西辽县已改为左权县,县名不能相同,故未改成。此时正值抗美援朝时期,为了纪念左权,醴陵集全县人民的捐款,捐献了一架“左权号”飞机,抗击侵略,保家卫国。
1985年,醴陵人民在新落成的西山公园建造了左权将军雕像,邓小平亲笔题词“左权将军纪念碑”。
左权将军的出生地新阳乡,现已更名为“左权镇”,将军故居所在地,建成了株洲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左家老屋”,前来参观的党员干部群众络绎不绝,日均参观人数达2000多人。
另外,醴陵还设立了左权路、左权红军小学等。左权的歌曲、左权的电影、左权的书籍和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时光流逝,左权将军殉国已有80年。家乡人民深切怀念他,他对党忠诚,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活在我们振兴中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愿将军的精神不死,将军的功业永垂,将军的英名万古长存!
醴陵人民永远怀念他!
来源:整理自《文史左权》(左权县政协文史资料征集编撰委员会)
版权所有©桐峪1941培训基地|晋ICP备2023021765号|邮编:032610|电话:0354-8547666|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桐峪镇(G207乌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