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中国第一个“国葬”的由来
尚荣生
1950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刊登消息:“左权将军等烈士灵柩移葬,今在邯郸举行移灵典礼(注:原定二十日,因故延迟一天),中央人民政府等单位代表前往公祭,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落成典礼同时举行。
▲图为1950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左权将军移灵安葬和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落成典礼的消息。
《人民日报》同时刊登了朱德、刘伯承、聂荣臻、罗瑞卿、谢觉哉等人的题词和纪念文章。11月23 日,《人民日报》刊登新华社通讯,对“左权将军灵柩移葬暨邯郸陵园落成典礼”进行报道。
左权将军移灵安葬和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落成典礼因雨推迟到10 月21日举行,第二天即10月22日,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等单位代表,在邯郸召开专题会议,决定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的工作重心,由施工建设转向内容宣传,并对其发展方向及相关事项作出重要决定,此为全国第一次英烈褒扬工作会议。
左权将军移灵安葬,是新中国成立后以中央人民政府名义举行的第一个国家级葬礼,也是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非常之际,举行的一场重大政治活动,因此备受世人关注。
▲图为1949年加快建设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通过修建烈士陵园决议
1945年11月,国民党第一战区副司令高树勋在邯郸战役中率部起义,蒋介石在重庆被迫签定了“双十协定”,国内取得了一段短暂的和平时期。不久,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晋冀鲁豫军区等边区首脑机关从涉县迁至武安,1946年3月进入邯郸,这个有着3000年建城史的古都,成为晋冀鲁豫边区首府。
1946年3月19日,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首届二次会议在邯郸召开,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在大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建立烈士陵园的事项,被列入大会议事日程。3月27日,大会执行主席聂真宣布建立烈士陵园的提案时,受到全体参议员的热烈欢迎,并通过了修建烈士陵园的5项办法。
3月30日上午,参议会通过了如下决议:
“为纪念边区子弟兵光荣牺牲之烈士,在邯郸建立陵园,纪念八路军总部前方司令部政治部、晋冀鲁豫军区及一二九师牺牲烈士;在长治建立决死队烈士陵园,纪念决死队牺牲烈士。
号召与教育广大群众,热烈欢迎对国家民族有丰功伟绩因复员而还乡的抗日军人,多方给予爱护、尊敬与帮助,使其在精神上得到安慰,生活上得到保障。对革命烈士要发动遍及各个角落的纪念运动,搜集与表彰其英雄事迹,以昭民族正气。”
当天下午,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副主席戎子和、参议会副议长邢肇堂、军区司令员刘伯承、副政委薄一波、张际春等偕同全体参议员,到邯郸城南郊原日本东亚神社遗址举行破土奠基,刘伯承挖了第一锨土,并发表了感人的讲话。
刘伯承司令员的讲话,把人们的思绪带到了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也感受到他对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们的深切缅怀。
在八年的抗日战争中,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率八路军总部和 129师战斗在晋冀鲁豫地区坚持敌后抗战,他们的许多战友、部下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1942年5月,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太行山指挥总部机关反“扫荡”突围的战斗中英勇牺牲,毛泽东亲笔题写挽联:“为左权同志报仇,为一切牺牲的烈士报仇!”朱德总司令在延安总部闻讯后悲痛异常,当即写下了著名的“吊左权将军”一诗:“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延安及各根据地都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追悼活动。
1940年7月,为了纪念抗战三周年,一二九师政治部编印了《烈士传》,刘伯承为这本油印的小册子作序,邓小平在卷首写了《追念抗战三年来忠勇牺牲的同志》一文。
正是这种同志和战友之间息息相通、生死与共的深厚情感,使烈士的音容笑貌,永久地存活于他们的记忆里。当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动工修建时,朱德等同志就再三叮嘱,要把烈士陵园建设好,让烈士有一个安息的地方,也让生者有一个纪念缅怀的场所。
1948年4月,朱德、陈毅、刘伯承等从鲁西南的濮阳前线来到邯郸住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逗留期间,朱德等听取了邯郸市长王悦尘和陵园筹建处负责人张芥士关于陵园建设工作的汇报后,作了许多重要指示。闲暇之时,他们多次来到建园职工中间,亲切地询问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这时,毛泽东、周恩来等率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由陕西来到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准备召开军事汇报会议。朱德等人接到通知后,于4月26日凌晨4时乘车北上,到达石家庄后,他们心中仍惦记着陵园的工作,陈毅在给张芥士的信中写道:“今晨四时启行北去,周后再来聚谈。”朱德也嘱咐秘书致函陵园,表彰全体职工,并寄来边币200万元进行慰问。
张芥士把朱德的信在职工中宣读后,大家深受感动,一致建议把这笔钱用在陵园建设上。后来这笔钱修建了“左权将军纪念馆”前的石拱桥,大家都亲切地称它为“朱德桥”。
不久,陈毅再次来到陵园,并挥笔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往来邯郸道,数度谒陵园。光辉照环宇,成仁齐圣贤。
大众歌盛德,英勇足世传。遗爱般般在,勿忘缔造难。”
正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这种深切关怀,才使陵园的建设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顺利进行,到新中国成立时,陵园主体建筑已基本完工。
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组织左权将军移灵委员会
1950年1月,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主任张芥士、副主任何如愚分别给中央政府内务部、华北军区政治部、河北省政府呈送了3个报告,请示迁移左权将军灵柩问题。给河北省政府的报告如下:
“为呈报迁移左参谋长等灵柩事:查左参谋长灵柩,原葬埋在山西省辽县石门村(注:应为河北省涉县石门村),距邯郸约二百四十华里。有四里地的山坡路,有约一百三十里的接连不断的河身石子路,有一百里山峦起伏的上坡下岭路,用汽车运太不稳当,用人抬路太狭窄不好走。因之我们计划用马车运较为适宜。等灵柩来到邯郸附近时,再换用人抬(龙头凤尾彩花架 ),显得尊严隆重。
移灵仪式共分三个阶段:一、移灵。二迎灵。三安灵。移灵是在辽县左参谋长墓前举行的。迎灵是在距邯郸十五里之林村举行的,安灵是在邯郸陵园内举行。
参加人员:移灵时为中央政府内务部代表、省府代表、邯郸专署代表、左权灵所在地县政府代表、邯郸镇代表、邯郸分区司令部代表、陵园代表。由此以上各代表事前组成移灵委员会,移灵时并通知当地附近各村群众一体参加。
迎灵时参加人员:除各部代表外,所有移灵委员会全体委员及邯郸镇各部队、各机关团体、学校、工厂、国公营企业和部门人员及群众都大部参加。
灵枢从林村完全换成人抬,都是三十二人抬或二十四人抬。所有参加迎灵人员,统由分区司令员负责指挥。次序是军乐前导,余由指挥人员临时排队或把队序先排好。然后奏军乐、唱歌、呼口号,浩浩荡荡向陵园进发。移灵各项须开支予算为二九七五〇斤米,据此理合备文呈请。
河北省政府主席杨秀峰
主 任 张芥士
副主任 何如愚
一九五〇年一月”
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请示政务院后,决定左权将军灵柩移葬与邯郸陵园落成典礼同时举行,内务部组织了“左权将军移葬与烈士陵园公墓落成典礼委员会”,委员会名单如下:
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部长谢觉哉
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秘书长魏传统
华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张南生
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杨秀峰
河北军区邯郸军分区司令员张维翰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主任张芥士
9月20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召开了“左权将军移灵与陵园公墓落成典礼筹备会议”,国家内务部、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华北军区政治部、邯郸烈士陵园等单位出席了会议,会议讨论并决定了以下事项:
1、移灵时间——10月20日。
2、成立编纂委员会——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出版总署、华北局宣传部、内务部等单位组成,负责编印左权将军纪念册及在报上发出特刊。
3、成立大会秘书处——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华北军区政治部、邯郸专署、邯郸军分区司令部、邯郸镇政府、烈士陵园、内务部派员组织。负责大会布置、起灵、招待、生活等工作。秘书处下面根据工作性质再分设几个股。
4、由内务部通知烈士家属及有关机关团体 (个别)参加典礼。并拟在报纸刊登移灵启事。其亲、朋、故、旧有参加典礼者于十号前报名 (启事用委员会名义)。
5、关于范筑先之灵柩,其家属意见不移邯郸,可否将陈光华灵柩移至范之墓穴,请杨主席决定。
6、乐队由华北军区政治部负责组织(约三十余人)并负摄制照片工作.
7、由涉县起灵至邯郸路经武安这一段,由邯郸专署负责通知武安县政府,动员各机关、学校及城关群众,举行迎灵祭典简单仪式。
10月12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邯郸烈士陵园落成典礼暨左权烈士等移灵委员会启事”。
河北省政府主席杨秀峰对这项工作极为重视,9月24日,杨秀峰主席李锡九副主席以河北省政府的名义给邯郸专署下达指示:“......对此有伟大意义的事情,事先必须有充分周密的准备,现至移灵日期已不到一月,务须抓紧积极筹备。决定由你专派得力干部,代表省政府会同决议中所指各单位,即行开始着手进行......”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主任张芥士根据北京会议决议和河北省政府的指示,邀请邯郸地方党军政领导人举行座谈,转达北京筹备会议情况。中共邯郸地委书记高志学、专员石蕙轩、军分区司令员张维翰等参加,推举石蕙轩为大会秘书处秘书长,邯郸镇长马昭、陵园主任张芥士为副秘书长,下设秘书、总务、保卫、招待、宣传、殡仪等科。
会后,经地委书记高志学亲自督促,邯郸各单位紧急动员起来。从专署抽调20余名干部,充实秘书科,邯郸师专、邯郸中学几百名学生主动前来布置会场,整理挽联。因连续七、八天下雨,道路泥泞,城里的群众半天一夜便将从车站到陵园的泥路全部铺成了干路。
当时全国解放只有一年,社会局势还十分复杂,因此保卫工作显得极为重要。为了加强力量,在保卫科下面设立了军事股和政治股,军事股可调动部队及公安,组织便衣队与武装部队,在措施上秘密与公开配合;政治股负责检查邯郸镇的居民户口,清理嫌疑案件,华北军区调来平原省武装部队300余人协助保卫工作,各县公安人员集中邯郸,在雨中站岗、巡逻。
邯郸火车站站长李根岗率车站职员负责接送首长,并组织50 余名搬运工人义务抬棺。当他接到去武安运灵的任务后,便立即组织力量赶修邯郸到磁山的铁路。他们在连日的大雨中昼夜加班,务使路基稳固,保证火车安全行驶。在运灵的当天,铁路公安段还特意派压道车走了两趟,以防路基与道轨出现意外问题。
邯郸电讯局在接到大会秘书处的通知后,立即在陵园安装了两部直播电话。
左权将军灵柩移葬及烈士陵园落成典礼同时举行
在中央、省和专署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左权将军灵柩移葬暨邯郸陵园落成典礼的筹备工作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10月5日,内务部和陵园派人到涉县政府办理迁墓事宜,县政府立即组织临村群众将诸烈士的遗骨从墓中取出,换上新的棺木,准备运往邯郸,
这时大会秘书处接到内务部电话,通知中央电影队要来摄制影片,遂于10日用民工抬的办法移至涉县城内,停放在一个广场上。
▲图为左权将军移灵安葬与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落成典礼大会现场。
电影队到涉县后,10月13日开始下雨,昼夜不停,路上泥泞难行,加之山高坡陡,陵园认为难以通行,建议延期。内务部坚持移葬按期举行,并限令以战斗姿态来完成任务。陵园立即派李鸣善、赵宏基带着三辆汽车于10月16日出发,经过艰难的雨中行进,终于到达了涉县。18日夜间零时从涉县城出发,县政府派了 40多位公安人员护送。由于连日的大雨冲毁了道路,汽车不能行走,用马车把棺木运送至武安县磁山火车站,随即转上火车。19日中午12 时从磁山开车,下午2时顺利抵邯。当迎灵的火车驶入邯郸火车站时,成千上万的人静静地注视着,军乐队开始奏乐,参加迎灵的首长看到左权将军的灵柩不禁痛哭了起来。灵枢被依次移出了车站,装上汽车,在街道上缓缓行驶。前为军乐队,后为5 辆灵车,中央政府内务部部长谢觉哉等领导人和左权将军的爱人刘志兰、女儿左太北等执幡前导。沿街两侧遍布花圈、祭桌,不时有群众拦住灵车,摆上供品,向烈士致祭。进入陵园后,将灵柩一个个摆在大公墓祭台上,花圈摆放在灵柩的周围。
陵园内外高悬着白色的挽联、挽帐,充满了庄严肃穆的气氛。党和国家领导人送来的挽联有:
朱德:“左权及晋冀鲁豫革命烈士们!你们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里,坚持敌后作战以身殉国,不愧为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你们的功绩和事业永垂不朽!”
邓小平:“邯郸烈士陵园纪念。我们今天获得的全国胜利是我们继承由先烈们奠定基础的伟大而光荣的英雄事业的成果。”
刘伯承:“邯郸烈士陵园落成。为人民解放事业而死难的烈士永远做人民之模范。”
聂荣臻、徐向前:“左权将军千古。八载永诀,每忆往事如昨日;万古长存,瞻仰陵园慰英灵。”
贺龙:“左权同志千古。为中国解放事业奔驰疆场,数十年如一日,流尽最后一滴血,这种共产党人的英雄气概与高贵品质,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树立了光荣的楷模。烈士们的功绩永垂不朽!”
罗荣桓、傅钟、肖华:“献给左权将军暨杨裕民、张衡宇、高捷成、何云、赖勤、陈光华诸烈士!你们的英勇牺牲激励中国人民争取了反抗日本法西斯的胜利。现在我们追念烈士,更将决心为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粉碎美帝国主义侵略阴谋而奋斗到底。”
中共中央华北局,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交通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最高人民法院,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妇联,人民日报社,河北省人民政府等及中央有关领导也送了挽联。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来唁电:
“际此左权同志移灵安葬,谨电表示深切的敬意与哀思。左权将军的精神不朽。”
21日下午1时,在哀乐声中,首先举行陵园落成典礼,由谢觉哉部长剪彩,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杨秀峰致祭词,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秘书长魏传统代表中央军委总政治部致悼词。谢觉哉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宣读《祭文》:
一九五零年十月二十一日,举行烈士陵园暨晋冀鲁豫烈士公慕落成典礼,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代表谢觉哉,......谨以香花酒果痛祭于诸革命烈士之灵前。
伟大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你们在毛主席的旗帜下,英勇地战斗在太行、太岳和辽阔的华北平原,你们出生入死,经历千辛万苦,终于身殉人民解放事业。你们不愧为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子孙,光荣永远属于你们。你们对人民事业的忠诚和功绩,永远活在人民心里。
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已取得基本胜利,几千年来被压迫被奴役的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永远屹立于世界。全国人民正在奋勇地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而奋斗。在伟大的领袖毛主席领导下,我们相信,一定会巩固胜利和发展胜利成果,告慰诸烈士于九泉。
你们是我们的最敬爱的同志和战友,你们的光辉榜样永远为我们所学习。今天,美帝国主义正在疯狂地肆行侵略,已严重威胁我国土。我们向你们保证!我们誓以钢铁般的战斗意志,用一切努力保卫祖国,保卫你们用鲜血与头颅换来的胜利果实,为中国人民创造持久的和平与幸福。
秋风拂墓,敬奠英灵。烈士们,安息吧!你们的英名,将如松柏长青,永垂不朽。”
接着,举行左权将军诸烈士安葬仪式。杨秀峰主祭,宣读《迎灵词》:
“公元一九五〇年十月二十一日,邯郸烈士陵园落成。奉移左权将军暨诸烈士之灵柩,自太行移葬,以慰英灵。”
谢觉哉宣读《祭左权将军文》:
“左权同志:你为国牺牲,于今已整整的九年!你是中国共产党一位忠诚的同志,你是八路军一位优秀的将领,你是中国人民最好的勤务员。这九年来,中国人民思念你、痛悼你!尊敬你!学习你!你是时刻活在每一位革命同志的心上。
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是朝着伟大领袖毛泽东指示的方向,这方向是光明的、远大的,争取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解放。多难的中国人民,饱受了几千年封建主义的奴役,百年来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剥削,在重重黑暗的道途上,发现了明灯,这就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他组织人民,领导人民,经过了无数次残酷的曲折的斗争,终于锻炼成不可战胜的力量。年青的你,便坚决的作了党的、革命的战士。自东江战争之后去莫斯科学习,又获得了更丰富的斗争知识。回到中国,便是你参加武装斗争的开始。在和反动派残酷的内战中锻炼了你,在抗战号角声中,在辽阔的华北平原,在崎岖的太行太岳山间,你始终坚持着八路军光辉灿烂的旗帜。由于你忘我的精神,由于你钢铁般的意志,由于你精密沉着、朴实、机智,与军事学术的深湛,在革命部队中建立了不朽的功绩,不论如何困难复杂的任务,你总是英勇地完成,不论如何艰苦的环境,你总是顽强斗争——一直到死。
啊!有多少战斗英雄的热血,流入了太行山下的清漳河,他们的悲歌变成了它的怒吼,他们的英风,涌起了它的狂波。亲爱的左权同志,在九年以前,你成了他们中间的一个,这是党的损失,军队的损失,人民的损失,民族的损失,然而,你的英勇壮烈却永远是革命者的楷模。
你安息吧!现在人民革命的队伍,终于胜利了,杀死你的日寇,已经无条件投降。反动的恶魔,彻底干净、永远的消灭了,革命的旗帜已经在中国大陆上飘扬。人民纪念着牺牲者,纪念着你,愿你安息,愿你的功绩在史页上放出不朽的光芒。”
▲图为国家内务部部长谢觉哉、河北省省长杨秀峰亲自为左权将军扶灵
公祭后将左权将军等烈士的灵柩送入墓穴,谢觉哉等领导人亲自扶柩入墓。
参加大会的各方面代表5000余人在左权将军等烈士墓前庄严宣誓:“坚决继承先烈遗志,百倍警惕,为保卫神圣的祖国及世界和平而战斗到底!”
“左权将军灵枢移葬暨邯郸陵园落成典礼”的举行,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
1950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刊登消息:“左权将军等烈士灵柩移葬,今在邯郸举行移灵典礼,中央人民政府等单位代表前往公祭,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落成典礼同时举行。”同时刊登了刘伯承、聂荣臻、罗瑞卿、谢觉哉等人的纪念文章。
11月23日,新华社以“左权将军灵柩移葬暨邯郸陵园落成典礼”为题播发通稿。
左权将军移灵安葬和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落成典礼,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当时正值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之际,对整个国家和社会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1951年11月1日,毛泽东在山东、河南巡视回京的途中,专程在邯郸下车,到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缅怀革命烈士,并在左权将军墓前肃立默哀。
▲图为1951年11月1日,毛泽东专程到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缅怀烈士。
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聂荣臻、董必武、江泽民、李鹏等都曾“往来邯郸道,数度谒陵园”(陈毅语),题词赋诗;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叶剑英、杨尚昆、罗荣桓、徐向前、贺龙、林伯渠等也纷纷馈赠墨宝,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和无限追思,成为保存老一辈革命家题词真迹最多的革命烈士纪念地,其中许多题词评定为国家一二三级文物,被誉为“中国红色题词博物馆”。
如今,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荣获“第一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4A 级旅游景区等称号,“左权将军慕”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接待参观者达百万人,正在为弘扬革命文化和传承红色基因做出新的贡献。
来源:整理自《文史左权》(左权县政协文史资料征集编撰委员会)
版权所有©桐峪1941培训基地|晋ICP备2023021765号|邮编:032610|电话:0354-8547666|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桐峪镇(G207乌海线)